彰显教师教育优势 引领基础教育发展
——哈尔滨师范大学精品师范教育纪实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09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的评审结果,哈师大音乐学院申报的“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准立项。标志着哈师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是针对目前体制培养的音乐教育师资较少到边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从而导致农村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缺少具有传承能力的音乐师资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培养具有当地文化背景、热爱本民族与本土音乐文化、掌握现代最新音乐理论、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并学有民族音乐一技之长的中小学教师。培养目的是使这些集教师和传承人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能够长期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音乐教学与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工作,从而缓解农村素质教育落后和少数民族文化失传的危机。此项目开创了我省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和经济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母机,对于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先导性和决定性的意义。哈师大始终把教师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要、强校之路,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更是进一步确立了教师教育在学校教育事业总体布局中不可替代和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哈师大党委书记张少杰教授谈到:“作为黑龙江省师范教育龙头,哈师大必须彰显精品师范教育特色,扛好龙江师范教育大旗,为黑龙江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适时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改革。2007年,哈师大紧密结合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有利契机,相继举办、承办了哈师大与黑龙江省基础教育发展座谈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范教育分会2007年学术会议、首届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和谐发展战略合作高峰论坛、黑龙江省高师院校实习支教研讨会等,深入探讨和研究哈师大如何培养适应黑龙江省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人才。
坚持多元质量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哈师大积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全方位培养能带班、会讲课、受学生喜欢、能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新型教师。在多元质量观的指导下,哈师大树立按需办学的新理念,优化学科布局,充分发挥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的龙头作用,强化精品师范专业建设。“拆墙透绿”打破专业壁垒,建立全面开放的课程体系,构成了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三个模块共同形成的课程结构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自订“菜单”,自行选课,实现了受教育者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的相互渗透。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增加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开展特长教育,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从教能力和从事艺术体育活动的能力。
遵循现代师范大学的办学规律,破除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充分发挥 “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中小学教师教育学科群”的科研、专业指导与培训作用,努力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切实把教育实习、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组织学生开展教育实习、实践活动。迄今,已建立实习和实践基地近500个;学校出台了《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着力构建“3+1”人才培养机制,即前三年主要进行学科专业教育,最后一年主要进行教师专业教育、教育实习和实践活动训练,构建“大学+师范”的国际通行模式,实行“学科专业教育加教师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树立新的教师教育观,改革职前培养模式,增加职后培养功能,努力建构科学高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现代教师专业化教育体系。哈师大作为国家第一批和黑龙江省唯一的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已培养教育硕士2000余人,大幅度地提升了我省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和从教素质。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样化打造“精品师范”。高校教师硕士已招生500余人。2007年首批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落户哈师大,圆满完成了三期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任务,并组织开展了黑龙江省辅导员高级研修班。2008年新增专项招收高校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4名。成立了哈尔滨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与设在学校的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形成依托,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索高等教育发展对策,培训高等教育师资。
育桃李龙江大地春色满园,建强校“精品师范”彰显特色。哈师大校长王选章教授说:“基础教育的进步需要师范教育的繁荣,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担当着‘工作母机’的任务。”哈师大作为省内唯一的一所科类齐全的师范大学,必将为黑龙江省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哈尔滨师范大学 杜海军 校园记者 张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