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

我校教师参加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

发布日期:2024-03-07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3月1日上午,由教育部主办,黑龙江省教育厅协办的“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黑龙江省)”在东北林业大学举行。我校集中组织30位教师代表于现场参加宣讲活动,同时,在行知楼746室,组织教师集体观看视频直播。

此次教育部巡回宣讲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分赴12个省份开展巡回报告。3月1日,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团走进黑龙江。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荣方以《播种者不急于收获》、天津市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实训中心主任李建国以《好工匠在实践中磨练》、陕西省西安市第26中学国家级教学名师杨筱冰以《做好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事业》、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第十中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再明以《把教学作成一门艺术》、安徽省淮南市直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孙明霞以《教师的微笑是孩子们心中的阳光》、四川省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肖敏《期待每一朵花儿的绽放》为题结合他们躬耕教坛、无私奉献的育人实践和感人故事做了精彩宣讲。我校教师从他们的报告中感悟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真情付出、潜心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引导者,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强国的第一保障。教师素质的提升必先走在教育发展的前方。哈师大是黑龙江省教师培养的沃土,建校73年来,哈师大一直引导广大师范生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全方位提升作为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走上教师岗位后能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因此,在师范教育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对于引领师范生卓越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这一论述既源于历代师者躬耕教坛的传统赓续,又立足于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时代拓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重要贡献的充分肯定,也对更多新时代人民教师赋予了崇高使命、提供了方向指引。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教育家的理想信念

爱国是教育家精神的根基。自古以来,教育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蔡元培先生视教育为救国之唯一法门,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陶行知先生一生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的教育之路,认为平民教育是改造社会、把握国家命运的重要方法。教育家们悉知,教育是为创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是为传承民族文化夯实基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勾勒了新时代教育者的理想境界和实践路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是为国家、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教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这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为国筑基的“大我”之心。我们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也只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致力于“躬耕教坛”,才能为国家教育的繁荣进步作出贡献。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教育家的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道德标准。“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源于《世说新语》,其含义彰显了言行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者一言一行在塑造社会风尚的中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谈到,教育价值观的养成非常重要。就像穿衣服时扣扣子一样,如果不在第一颗纽扣就扣好,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而教育者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得到、学得会,能够继承对真理的追求、对自身品格修养的培养以及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人的楷模,成为学生人生旅途的明灯,只有坚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我们才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

教育家的育人智慧

热爱教育是教育家精神的助力。“启智润心”要求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学习,还要注重启明心灵。“启”就意味着教育不是强制灌输、不是蛮干,而是要高度重视和发挥学生的内在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润”则意味着教育需要像盐溶于水那样,润物无声。启发学生的智慧,滋养他们的心灵;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结合,为学生授业解惑。

“因材施教”则彰显出教育者对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与理解,是对不同天赋和潜力的发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教育者应结合传统理念和现代教育方法,尝试构建出愈加完善的教育方法、教育体系,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引导他们走上人生的智慧之路,为国家培育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

教育家的躬耕态度

求真求学,求是创新是教育家精神的路径。教育家精神是一种在求真求是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卓越的“大师”精神。教育事业传递着人类文明的真理,而真理并非是停滞不前的,真理往往是通过无数次实际的观察、讨论、验证,总结出的人类社会普遍性的规律。

在新时代,每一位教育者都应时刻谨记“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学术态度,不断汲取教育新知、坚持创新教学手段、探索突破未知领域、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匠人”会把习得的技能反复多次,直到炉火纯青,这是教育者必经的初级阶段,但绝非是教育工作的终点。当教师以不断求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教育之中,教师才能够获得不断发展的精神活力。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

教育家的仁爱之心

仁爱是教育家精神的指向。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教育者则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唯有爱学生者,才能关注到学生生命成长中的每一分变化,才能与之共情,以真诚与善意引导学生的进步,也即“灵魂的塑造”。教育非一时一代之功,这需要教育者投入无尽的热情与关爱,和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深情与奉献。这之中所蕴含的关怀与期望、仁爱与无私,正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真正将教育从知识的授予上升到塑造灵魂,传承文化的神圣事业。作为师范生,更要注重传递爱、传递教育情怀,建立起对教育的满足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树立起对教师职业的热情和使命感,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境界。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

教育家的崇高追求

《周易》有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古代传统中,文化有“人文化成”之意,本质是指“人文”。强调知识内化于个体的生命体验,为知识增添上“人文”的色彩;并期望知识能借助人文的载体,通过“化”的过程提升天下人对彼此的理解。以生命为载体,一个生命感化另一个生命,这也就是“弘道”,在生命的交流与触动中弘扬正道。这一弘道追求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教育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弘扬世界和平发展与人民福祉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教育家精神的最高境界。

善作善成,唯实唯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对教师队伍建设发挥着举旗定向的作用,也为师范生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依据。广大师范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以教育家为榜样,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性、特殊性、光荣性,坚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肩负起为党育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