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慕天教授是哈师大远东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的所长,哈工大、黑大兼职教授,是我省优秀专家和省道德模范,堪称哈师大“校宝”级人物。古稀之年的他依然活跃在教学岗位。在今年哈师大基础学院举办的“新翼讲坛”上,他为2010级5000余名新生做了一次《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专题报告。日前,记者采访这位知名学者,意外了解到他对目前大学创业创新教育存有一份“焦虑”。
“我的讲座《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一新生的开学第一课。这些刚进入大学的90后生活在国力逐渐走向强盛的时期,相信在他们心中民族自信心是很强的,但是我迫切地想让他们了解中国经济走向强盛背后的危机,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创新责任。我们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造成经济效益低,劳动力回报低、创新能力低。”
孙慕天教授说,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而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1.41%,科技贡献率为39%,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为50%,在计算机核心技术、数控机床、彩色印刷等领域对外技术依赖程度超过90%;拥有专利仅占全世界的0.3%。
我国计划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那时的90后正好30岁,正是在职场闯荡成为骨干的年纪。他的“焦虑”不是在90后挑不起这个大梁,而主要是对目前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有担忧。
孙教授说,我们的科研队伍很庞大,但真正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非常少。大批本科生出国留学,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端教育,很多人留在国外发展。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从教育方面检讨,我们的科技水平低,很难吸引精英是一个原因。”
他说,1996年国际经合组织发表了一份权威报告,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认知基础是“意会知识”,“意会知识”也被称为“隐知识”,其解释是:“我们知道的多于我们表达的”。2009年钱学森逝世,钱老留给后人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不行,而是我们应试教育的方式让教育者只顾着让学生“学”,而省略了让他们学会表达,通过那种表达发现人才。
孙教授说,进入新知识经济时代后,各种专业技术更新很快,如果紧跟技术学习,学生恐怕永远是跟在他人脚步后面。大学应该成为传授智慧的所在,让学生拥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能力才能创新,这才是大学应该传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