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哈尔滨师范大学广大干部师生通过多种途径,热切关注会议实况,积极关注两会动态,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掀起学习热潮。大家一致表示,要将会议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实际行动,以坚定的政治信念为引领,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推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党委书记 孙立军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是在“十四五”全面收官、“十五五”谋划布局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站在国家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方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龙江发展需要谋篇布局,深入实施全面综合改革“八大工程”,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与发展,加快“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建设步伐,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长 蒋鲲
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令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等作出战略部署,为高校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龙江高等师范教育的排头兵,我校将深刻领会两会精神,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锚定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龙江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郭砾
作为省“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建设高校”和龙江师范教育“龙头学府”,我们深知“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始终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通过五育并举、共融、相通,深入挖掘资源禀赋,探索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落地见效的哈师大模式,为打造“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龙江“大思政”育人品牌贡献师大力量。
党委副书记 王辉
认真学习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成绩喜人,提振士气。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调“双一流”建设、学科动态调整和优质本科扩容,旨在培养更多适应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的创新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夯实”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能,推动分管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教育强国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党委常委、副校长 尹剑锋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将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两会精神,从分管工作领域的改革创新做起,在构建具有思政引领力和民生保障力的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进一步精准发力,为学校“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教育强省、教育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党委常委、副校长 陈永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立足于收官“十四五”规划、谋划“十五五”,立足于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立足于开启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新征程。夯实“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能,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打好人才人事政策“组合拳”,努力开创“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建设新局面。
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部(处)长 王彦庆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战略部署,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令教育战线同仁倍感振奋。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乘教育强国建设东风,将红色基因深植育人全程,以多元实践厚植成长沃土,借数字技术构建思政新态。激励学工队伍扎根一线、精耕细作,用“有温度的陪伴”回应青年关切,用“有厚度的平台”赋能学生成长,在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中,交出无愧时代的育人答卷!
团委书记 刘春玲
作为高校团干部,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找准学校共青团在“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体系中的职责定位。坚决把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发挥政治学校作用、用好理论宣讲载体,培育听党话、跟党走的青年先锋力量。不断深化第二课堂课程化改革,拓宽实践育人空间阵地,涵养塑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把青春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奋进我校“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建设新征程,不断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科研处处长 李苗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让我倍感振奋。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校科研管理者,我深切体会到科技创新对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在此时代背景下,我们肩负着重要使命,应通过合理配置资源,设立专项基金、搭建研究平台,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前沿性和跨学科研究,积极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路径,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落地应用,以科技创新助力龙江经济发展,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图书馆党委书记 李卿博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再次被强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覆盖广泛行业领域,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我们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在如何将人工智能转化为图书馆建设和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上下功夫,借助人工智能加快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在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需求、拓宽师生知识视野等方面持续发挥好作用,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
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 康丹丹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擘画了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宏伟蓝图。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守好教育教学质量生命线,完善本硕博一体化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学生中心、全过程、分阶段的“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助力学校深化改革、内涵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龙江振兴发展和“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宋佳东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作为全国重点马院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树立起青年学生与时代同心同向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引导其成长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徐光
2025年,全国两会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地方高校,我们必须融入这一国家战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适应新经济模式的复合型人才。要优化课程体系,强化AI、大数据、智能管理等前沿内容的教学,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多元化实践平台,使学生深度参与地方产业升级项目。要勇于担当使命,推动教育与产业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助力东北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焕发新的生机。
传媒学院党委书记 郑方明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提高创新能力,通过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哈师大在创意设计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和师资优势,在未来工作中,我们要紧密围绕我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按照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部署和要求,依托学校创意设计产业学院和创意设计产业园区优势,深入推进学院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发挥创意设计学科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环哈师大”创意设计创新创业生态圈,助力学校“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建设。
国际美术学院院长 牟克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与深切期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国家启动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战略需求,锻造国际化办学发展新优势、构建“人工智能+”行动发展新格局,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在学院层面的协同融合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创新人才,以实干实绩诠释使命担当,为强国建设、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