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 徐志伟/文)为增强东北三省文艺理论与批评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等热点问题的交流与探讨,为新时代的中国文艺事业贡献东北智慧,9月22日至9月24日,第七届“东北三省文艺论坛”暨“区域文化与乡土文学研究中心”成立会议在哈尔滨友谊宫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我校文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乡土文学与农村建设运动关系研究”课题组共同承办。


我校校长蒋鲲教授,辽宁大学文学院高楠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我校文学院郭力教授,党委宣传部部长张艳君,文学院院长侯敏教授,科研处副处长梁继峰,《学术与交流》杂志主编曹金钟,中国文联出版社编审冯巍,吉林大学李龙教授、梁玉水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李明彦教授,黑龙江大学张奎志教授、马汉广教授,沈阳师范大学张冬梅教授,《艺术广角》杂志主编张立军,《文艺报》社编辑教鹤然,《学习与探索》杂志编辑时妍以及来自东北三省2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由我校文学院徐志伟教授主持。
蒋鲲教授在致辞中对第七届“东北三省文艺论坛”暨“区域文化与乡土文学研究中心”成立会议如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应邀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同时,介绍了学校和文学院的历史、现状、特色以及优势资源,并希望此次会议能够增进和深化学术交流,促进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和“区域文化与乡土文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高楠教授在致辞中对哈尔滨师范大学积极组织筹备此次会议表示感谢,他对“东北三省文艺论坛”在推动东北地区学术交流上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并对这一平台寄予厚望,期待共同促进东北地区文艺理论与批评事业的发展。
会议的第二个环节举行哈尔滨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乡土文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由校长蒋鲲教授为研究中心揭牌。侯敏教授在主持时介绍了研究中心成立的背景和学术目标,梁继峰宣读了我校关于成立区域文化与乡土文学研究中心的决议。

会议的主题发言阶段由曹金钟编审主持,张奎志教授作学术评议。辽宁大学文学院高楠教授以《中国文学理论范式的先在整体性》为题,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马汉广教授以《文学研究与中国话语》为题,吉林大学文学院梁玉水教授以《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创新性建构与问题反思》为题,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张冬梅教授以《新时代中国文艺评价体系的构建》为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李龙教授以《马克思的第四批判与美学现代性问题》为题,中国文联出版社冯巍编审以《文化批评是否有第三条路?——以纽约学派为例》为题,我校文学院郭力教授以《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当下女性文学创作的是与非》为题,《文艺报》社教鹤然编辑以《哈尔滨与东北左翼文化的“红色”路径》为题,《艺术广角》杂志张立军主编以《谈“东北文艺”复的什么“兴”》为题,分别汇报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中国文学理论范式”“新时代文艺批评的中国话语和中国范式”“美学现代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地方路径”等方面。
主题发言之后,进行小组讨论。第一场小组讨论由教鹤然编辑主持,吉林大学文学院宁欣副教授做小组讨论总结。大连大学文学院李阳副教授和吉林大学文学院宁欣副教授主要从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的理论关系展开探讨,其余发言人主要考察东北文艺与新中国文艺的生成关系;第二场小组讨论由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明彦教授主持,我校文学院蒋晓璐做小组讨论总结,重点思考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的关系;第三场小组讨论由我校文学院宋喜坤教授主持,文学院副教授于树军做小组讨论总结,重点对当下“东北文艺复兴”文学现象进行省思,探讨新东北写作的生产机制、风格生成、未来前景以及局限与超越等问题;第四场小组讨论由吉林大学文学院梁玉水教授主持,我校美术学院初娇娇做小组讨论总结,围绕中国古典文论的理论阐释问题展开探讨,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的复杂面貌。
会议的闭幕式由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马汉广教授主持,郭力教授做学术总结。在闭幕式最后,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徐志伟教授对参会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及服务会议的志愿者表示衷心感谢。第七届“东北三省文艺论坛”暨“区域文化与乡土文学研究中心”成立会议就此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