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莉 梁巍/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化对“两个结合”的理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7月8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黑龙江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哈尔滨师范大学)承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杂志社协办。
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北京大学孙熙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冯刚教授,吉林大学韩喜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天津大学颜晓峰教授,武汉大学佘双好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庞立生教授,东北大学田鹏颖教授,吉林大学吴宏政教授,山东大学张士海教授,厦门大学张艳涛教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高级编审、副主编张楠,《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高级编辑、副编审陈娟等来自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5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哈尔滨,共同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命题。我校党委书记孙立军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党委副书记李庆霞教授、学校相关部门同志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李庆霞主持。
孙立军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学校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学界专家学者给予哈师大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关注支持表示感谢。他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学术研讨会将有利于各位专家学者充分交流思想,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全面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高级编审、副主编张楠致辞张楠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中,强调和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勇于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作为理论工作者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
我校党委副书记李庆霞教授主持开幕式
主题发言阶段,17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主题作了深入发言与交流。
骆郁廷分析总结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方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方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方法”,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要提高“三大站位”;二要创新“六个坚持”;三要做到“六个相结合”。
艾四林强调要深化对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推进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发展过程。必须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全面、准确、完整的理解,讲清其原创性贡献、原理性成果。
孙熙国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创新”“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破题,从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和学理化、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等五个方面,阐释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科学指引。
冯刚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新现代性、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代性特征三个方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性审思”。他强调,现代化是总体系统工程,不仅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也包括人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变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应对现代性作深刻思考。
韩喜平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学理内涵、重大意义、关键任务等方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学理化体系化表达”,并号召马理学科同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众多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王永贵以“中国式现代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为题作了主题发言。他强调,关注、研究党的创新理论要“究源头”“立潮头”。深化党的创新理论认识和研究要把握好“整体性”,注重“系统性”,突出“针对性”,富有“前瞻性”,其中“整体性”“系统性”是基础,“针对性”和“前瞻性”是任务。
颜晓峰在发言中提出,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就是要进一步丰富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加强学理化的阐述。体系化、学理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基本属性,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要求不断体系化学理化,深化研究阐释原理性理论成果要更好地把握理论体系。
佘双好聚焦“六个必须坚持”,从“六个必须坚持”体现新思想的精髓要义、“六个必须坚持”体现新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六个必须坚持”体现新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逻辑三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和根本要求。
《学习与探索》原主编张磊主持第一场主题发言
吴宏政深刻剖析了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内涵、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开创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继承及原创性贡献,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增强历史主动”等重要论述为例,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拓展。
庞立生阐释了“两个结合”的内在价值,强调“第一个结合”侧重解决理论和实际的矛盾,“第二个结合”回答了现代和传统的关系,第二个结合与第一个结合既一脉相承,又是对第一个结合的拓展和深化,它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更加宏阔和深远的历史纵深,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向度。
张士海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意义、目标指向、根本途径入手,指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基本着力点。他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魂脉、坚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坚决不能偏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
田鹏颖分析了“两个结合”中“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的内在关系,重点分析了“第二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伟大意义,指出“第二个结合”为中国道路提供了历史纵深、为未来人类理论和制度的创造提供了崭新空间、为我们创造巩固和发展中国文化主体性提供了最有力的本体资源。
张艳涛分享了“论‘六个必须坚持’的哲学意蕴”,强调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提升到哲学层面,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并从回答人民之问、哲学之问、创新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对“六个坚持”进行了哲学解读。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高级编辑、副编审陈娟主持第二场主题发言
亓利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作了交流。
许静波对习近平一以贯之思想的方法论价值作了深刻阐释。
刘爱军从五个方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叙事逻辑。
金兴伟从一线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和责任角度对如何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交流发言。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宋佳东主持第三场主题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段虹作会议总结。她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学校高度重视、学院积极筹备。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主题进行了有益的、深刻的探讨。专家们的发言高屋建瓴,以深厚的学术功力、强烈的问题意识,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马院师生教学、科研有深刻的启发和帮助,是围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命题所进行的高水平的学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