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少年自有凌云志,扎根龙江献青春。
青年只有树立和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将“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使青春焕发出靓丽的光彩。
近年来,我校学生积极响应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号召,毕业后选择留在省内各乡镇,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在一线中奋斗,在基层中成长。
其实,青年的成长并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当他们走出象牙塔,离开家庭与学校的庇护后,初入社会选择的却是中国社会最为基层的缩影。他们首先是看见,其次是认知,最后才是去努力改变。或许最初的他们是满怀豪情与理想的,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基层的磨砺中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青涩,也看到了现实的艰难。就像今天我们采访的这几位优秀毕业生,她们的故事中有辛酸但也有收获。虽然他们的肩膀是稚嫩的,需要来自工作中前辈们的包容与指导,但他们也在基层不断的历练与成长。
当他们选择奔赴这场人生的考验时,就选择了在龙江这片黑土地上发光发热,选择了肩负起龙江青年“扎根黑土地,创建新龙江”的使命与担当,无论怎样他们都是龙江青年中的先行者与创造者,展现了龙江儿女的青春与奋斗!
采访故事一:砺世磨坚,志在龙江
王世充
王世充,女,23岁,汉族,齐齐哈尔市泰来县2021届选调生,现就职于大兴镇人民政府,任党委秘书,组织干事,时雨村、非公党支部党建负责人,依布气村村主任助理。
在面对是否要成为一名选调生的选择上,王世充开始也是犹豫的。她大二的时候进行雅思考试,取得了7.5的好成绩,当时就决定要出国留学。大学期间,王世充还代表哈尔滨师范大学去西南政法大学参加天伦杯全国辩论锦标赛。就是这样有才华、有能力的她,在2019年疫情来临时,参与街道的疫情防控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渴望到大城市,去做那里的一束光,而是更愿意去基层帮助更多有需要人。所以王世充几经考虑,最终下定决心选择去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
可是初到基层,繁重的工作让王世充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我本来认为来到这里是早八晚五,按时按点上班的。”但自从她上岗以来,因为基层的百姓很多年事已高,对于很多现代化的工具不会操作,对于政策有时候也不能全面了解,所以王世充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她也从来没有按时按点上下班过。有一天晚上十二点左右,仍未完成工作的王世充无奈地留下了眼泪,但是她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擦干眼泪,找来习主席讲话的视频来鼓励自己。视频中习主席说到“干到12点不干了,睡大觉!”于是王世充决定先回家睡觉,第二天早点起来再继续工作,习主席的话让一筹莫展的“小姑娘”再次充满力量。
不仅如此,村子里的淳朴民风以及村民们的质朴也成为王世充努力克服工作困难的动力。去年十月份,王世充成为了包联干部,接管了三个脱贫户。其中有一位大姐姓卢,患有非常严重的心脏方面的疾病。“卢大姐四肢很纤细,肚子肿胀。面部总是肿起来,同时由于血压过高、组织液渗透还导致了爆皮、肿胀、红血丝。”王世充对卢大姐的身体情况十分熟悉,同时也为卢大姐的身体担心。但就是这样一位身患重病的农村大姐,在世充每次去她家走访时,总是拉着世充的手感谢道“感谢共产党、感谢村里面。”讲到这里,世充感慨道:“我在来到基层工作以前,一直都没有想明白我妈妈为什么一直说我们这一代人已经生活在‘福堆’里了。”当世充来到基层工作后才对这句话真正深有体会。现在的王世充,更加清楚自己作为选调生的意义:融入群众,帮助群众,同时为龙江基层建设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采访故事二:知难而进,久久为功
左三 金玥辰
金玥辰,女,23岁,蒙古族,中共党员。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2020届选调生,现就职于腰新乡人民政府,任党委秘书、扶贫专干、政务大厅主任、翻身村第一书记、好尔村支部书记助理。
毕业于我校教师教育学院的2020届毕业生金玥辰,她最初的志向是站在三尺讲台,成为一盏甘于奉献的红烛,以便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大学期间,她加入了我校党委宣传部校报记者团。在团内的工作过程中她接触到文字编辑、新闻话题采写等方面的有关工作后,在思考问题、认知社会上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成长。在她看来“相比于站在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躬身践行’或许是我能够为家乡做出一些贡献最直接的途径。”在和家长、老师讨论对于自己未来工作选择方面的问题时,她意识到也许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更能实现她为龙江做贡献的初心。几经考量后,她踏上了报考公务员的这条路,开始努力向着自己内心最渴望的方向前进。
基于“为龙江建设献出一份力”的初心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功夫不负有心人,金玥辰成为了自己家乡的基层公务人员。随着中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现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各地县委组织部的领导、乡镇领导都会给予基层的年轻干部很多帮助,这让金玥辰在家乡的改变中看到了国家对乡村基层建设的重视,更加坚定了她回报家乡的信心与决心。
在基层工作的过程中,金玥辰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因为工作性质十分贴近百姓,所以金玥辰需要经常走村入户开展工作,辛苦程度甚至超过一些男同志。
在这期间,她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在炎炎夏日里开车往返于村子和政府的路上时车子抛锚,导致开展工作的时间总是推迟或延长,还有数九隆冬时车子的轮胎陷入雪坑无法行动。无论酷暑严寒,问题如何棘手,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依然把“身入腰新、心系腰新”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追求。
金玥辰的一位领导和蔼地说:“玥辰这个人,不用别人说她不行,她总是自己就会提前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开始疯狂的学习、改正。”一次,当地县局领导来金玥辰所在的乡里视察,指出她工作上的诸多问题时,刚刚上任的她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而是连夜把所有的档案材料都重新整理了一遍。“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不是在跟领导或者是跟谁去较劲,我更多是在跟自己较劲。”或许只有经历了基层的磨练,才能体会到成长的不易。直到现在,金玥辰也依旧以乡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为正向引领,以自身的弱势不足为反向激励,在学习中优思路、求突破,在实践中打基础、谋长远,在不断的工作和学习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
采访故事三:知责于心,履责于行
彭博
彭博,女,23岁,汉族,中共党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2021届选调生,现就职于宝泉镇人民政府,任宣传干事,东连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彭博作为我校西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当时的她在工作和求学方面有很多种选择,但受到金玥辰学姐投身基层服务工作的影响以及自己对建设家乡的热忱与责任感,在最后的工作选择中她甚至婉拒了深圳一所年薪十余万薪资的私立中学,最终选择和学姐一样成为了一名服务人民的基层选调生。
“成才、立业、安家、报国”。这几个词对彭博而言不是口号,而是脚踏实地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在基层工作中发生了很多令她印象深刻的事,比如“在为村子里五保户打扫卫生时,一位孤寡老人握着我们的手,一直在和我们说谢谢,真挚地向我们表达感谢。”这让刚刚参加工作的彭博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意义。还有在正值寒冬时的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彭博负责所在县镇的小区卡口登记出入人员,和许多基层工作人员一样,彭博拿笔登记的手已经冻到僵硬,但她看到一线基层人员并没有因为寒风凌冽就放弃坚守岗位。这让她产生了更多对基层干部的敬佩,也更加理解基层干部的责任,坚定了她想要留在基层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为民服务解难题,切实为老百姓考虑,扎实为乡亲们做成几件小事实事”,对彭博来说,这就是作为一名选调生在基层应该担起的使命。
当谈及基层干部所必备的品质时,彭博坦言,为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也是哈师大人骨子里应该传承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品格。她“不忘选调初心,扎根基层一线,服务广大百姓”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愿景也逐步清晰。彭博表示基层干部要在工作中冲在最前面,同时她还感悟到:“一定要听真话,察真情。要真真正正的研究问题,不能抱着作秀式的工作态度,不要有哗众取宠之心。”
对待工作彭博一直都有一颗敬畏之心,一颗严谨之心,她要求自己知荣辱、讲规矩、强作风、重实干,在基层工作中她也争做青年先锋,做父老乡亲的青年公仆,做乡村振兴的青年干将。她深知,在她身上肩负的不仅是一种工作职责,也是群众对她的信任和期待。她将继续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在基层这片热土上奉献她的青春和热情。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哈师大选调生的故事里有龙江儿女故土难离的乡情,更有龙江青年人踔厉奋发的热血。“少年负壮志,奋烈自有时”从一名在基层磨砺的选调生成长为一名服务于基层的公务员,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在基层中服务锻炼“将奋斗作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哈尔滨师范大学每名选调生的人生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爱国报国、奉献奋斗,应是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本色,吾辈必将创造属于青年们的时代荣光!